close

原文位址: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31624022768 
on  Thursday, July 22, 2010 at 4:33pm

 

繼上次撰寫的"國際商場文化交流的課程學習分享 - 解析現代中國文化", 我決定再寫一篇美國人vs.德國人, 讓大家有機會了解這兩個代表性西方文化的相似處及不同。 當然我不想對這兩國人刻板印象化, 因此請大家記得各個地區的美國人和德國人都很不同, 而我在這裡只會描述大部分現代美國人和德國人認同的價值, 並不能代表每個人。

經濟模式


美國農工商都很發達, 德國則是重工業建國, 但是慕尼黑則以資訊產業馳名。

團體共生還是個人主義?


兩者都偏向個人主義。
但是移民偏向團體共生 例如美國的拉丁美洲裔, 猶太人, 阿拉伯人, 印度人, 韓國人, 還有德國的土耳其人, 義大利人 和 希臘人 等等 在各地都有組織嚴密的同鄉會, 同鄉生活上互相依賴, 但是內部搞小圈圈的也不少。

美國和德國相比更追求個人表現, 西德和東德相比又更追求個人表現。

人情的積欠


沒什麼人情問題。
受到別人幫助會說謝謝或請客答謝。
幫助他人也不要求回報, 因此能幫才幫, 沒有餘力幫忙就會直說。

階級權力


老闆把員工當朋友, 年資老和年輕的員工很自然地交朋友, 老師和學生也可以無話不談。
屬於階級意識低的社會, 這是俗稱的"美國夢"的現象能夠產生的原因。
原則上人人有要求平等的權利, 面對任何形式的施壓會產生反感和反抗。

學習方式


先學理論(包括理論的產生), 重點擺在學習如何將理論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德國在這方面執行得比美國透徹, 因此德國人比美國人還愛說 learning by doing 這句話。
學生需要死背的東西比其他文化來得少。

精準度和彈性


德國重視精準, 尤其是公事, 絕對要盡量做到百分百, 認為要做就要做到完美, 厭惡品質不完美的產品。
為了達到產品完美, 德國人會計畫周詳才執行, 並且著重計畫的實際性, 不實際的計畫是浪費時間。
因為想了很多很久才執行, 受到批評會很不服氣! 德國能成為重工業龍頭不是意外。
你能想像保固期限低於 10 年的電視嗎? 德國人不能, 以前的德國公司, 他們的電視至少要 15 年不會壞才有人要買。最後這些公司因為顧客飽和了, 就越來越不賺錢了, 最後被收購。

美國則著重於市場彈性, 迎合消費者, 品質只要達到一定標準, 剩下的客服處理。 賣產品也賣服務。
這種想法帶動產品多元, 加速產品汰舊換新, 因此網際網路產生的整個資訊產業從美國誕生也不是個意外。
會計畫, 但是不想被計畫綁住, 常常大概計畫一下就執行了, 看結果邊做邊改計畫, trial and error 的意思就是這樣。

資訊的傳達


美國人喜聊天, 認為聊天能促進了解, 增加默契, 工作時也才不會太枯燥。 美國人致力於聊天術, 因此一般人對她們的印象是很口才很好 很有親和力 還有 很能帶動氣氛。

德國人不介意在職場上聊天, 但是前提是不能妨礙辦公, 認為一起工作時能一起有效解決問題才是增加默契最好的方式。 私底下認識的話, 一開始都比較客氣有禮貌但是有距離, 常被抱怨冷漠 (靠近比利時和荷蘭的德國人例外), 但是一旦取得信任是很挺朋友的。

 

請尊重作者著作權,轉貼前請告知本人,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in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