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台視新聞報導國中學生基測國文作文成績低落。筆者希望在此分享我不愉快的國中寫作經驗,
為這些學童們喊冤,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社會重視並檢討,進而改變台灣傳統的教育方式。

筆者認為,雖然作文題目在成人眼中看似容易,但學生們表現不如預期的根本原因有二。
第一,國小的作文題材生活化,但國中的作文題目則不然。很多學生還無法從適應國中文縐縐的寫法。
國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的寫作方式成功轉型。
第二,國文教師有反省作文教學的必要。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讀者們可對下面這段話熟悉?
"第一段開起主題,要像虎頭。第二段要承上啟下。第三段要有內容,像豬肚。第四段要結尾有力,像虎尾。"
我的國文老師就只跟我傳授這麼多寫作的技巧。
雖然我能體會大概的意思,但是問題是我要怎麼寫出個虎頭豬肚和虎尾?
所以我一向霧煞煞,不知如何下筆。再請教,老師卻也講不出個所以然,就叫我去訪間買本書看。
還是不行的時候老師就說是我言情小說都沒在看,所以寫不出來。
我的確是ㄧ本言情小說都沒看過,所以就跟女同學借了一本。看不到兩個小時就覺得無聊。
所以從此之後,我就認定我不是文科的料,只能往數理發展。

多麼誤人子弟啊! 但我知道,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因為這就是我們台灣作文的教法,至少十年前的台灣還是如此。
造成我以為多閱讀就自然寫得出來,以為咬文嚼字就是好文章,以為一分鐘寫百字就是文辭泉湧,等諸此想法。

直到我到國外就讀高中,老師不厭其煩地教我們寫作的技巧,我才發現上述都只是迷思!
迷思一,"多閱讀就自然寫得出來":
讀書和寫作是兩回事。讀書應著重於思考判別能力以及對內容的感受。
太多的國文老師只著重於第二項而忽略的最重要的第一項。
"盡信書不如不讀書。" 因為書是前人的思想,然而時代會變遷。資訊和思想不會不變,應該進步。
迷思二,"咬文嚼字就是好文章":
寫作的目的是傳播訊息和想法,而不是孤芳自賞。
所以好文章不應該過度著重於優美詞句。平實的文章只要言之有物一樣是佳作。
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過多的資訊使人來不及咀嚼。
老師們應該引導孩子們如何組織自我想法進而以文字明白地表達意見。
溝通能力的強弱將深深影響到學生個人及台灣的將來。
迷思三,"一分鐘寫百字就是文辭泉湧":
筆者從小就是有感想才表達的孩子,也偏偏對國中作文題目的感觸很少,因為總覺得和我的實際生活扯不上邊。
怎麼寫都只有兩三百字。本來以為可能是自己麻木不仁,
看了同學作品之後則以為是因為我不知道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一句話講三遍。
到了國外才發現老師讓我們回家寫作前都會讓全班討論又辯論。大家腦力激盪後自然就產生自己的論點了。
回家後要寫草稿,一個禮拜後帶到學校,同學互相批改寫評語。
一開始我經常得到下列評語:
"你的論點舉證要多一點才有說服力"、"文章架構在此不夠嚴謹"、"偏離主題"。
同時我也學習以這種標準檢查同學的文章。
之後老師批改,交回後還要再撰寫完稿。有的老師甚至讓我們寫兩次草稿後才寫完搞。
這對我的寫作真是有無比的助益。
高中老師們也常對我們說,沒有人一下手就是完美的,這就是寫草稿的意義所在。
若是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寫個幾百字,老師也都安慰說他不要求我們寫得像回家功課一樣。
他只要求言簡意賅、段落嚴謹就好了。

作文其實也是可以非常靈活的。我們其中有一課就是創作寫作。題目自訂,長短自訂,
詩詞、短篇故事、新聞稿、論文、抒情皆可。
每兩三個禮拜交一篇。學期末自己挑兩篇編入班刊。
這不但減少寫作壓力,也讓許多學生熱愛起寫作。同學也自動互相了解寫作題材或為對方提建議。

讀書階段可以是也應該要是快樂地學習。即便不能快樂也要有意義。
當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意義,批評學生們的資質或不用心不過是家長及教育體系推拖責任的行為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in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